top of page

藝穗節生態特殊 團隊施奇技爭曝光


演出過後,觀眾紛紛以實際行動支持街頭藝人。

愛丁堡國際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模式獨特,大會既沒有藝術總監及總策展人,又不設門檻以篩選演出,被譽為「最公平、最開放」的藝術節;原則上,只要取得演藝場地答允,任何藝人藝團都可演出,同時場地數量多、類型廣,除了傳統劇場,餐廳、酒吧、酒店、教堂、運動館,以及社區中心等通通化身成舞台,任君選擇。

以過去三年為例,每年都有超過五萬場演出,總場次更呈現持續上升趨勢,由2016年的50,266場增加至2017年的53,232場,直至2018年,更攀升至56,796場,短短三年間,升幅接近一成三,參與國家及地區多達五十至六十個。

藝人藝團「瞓身」宣傳,只為將演出資料送到觀眾手上。

節目極多,對於觀眾,或許是幸福的煩惱,對於藝人藝團來說,絕對是可怕的惡夢:如何引起觀眾注意,增加他們購票入場意欲,以至只是留住途人駐足圍觀,成為了各地團隊的頭等要務。

為了宣傳演出,藝人藝團奇招盡出,有製作人專誠前往藝評研討會會場「截擊」記者、編輯及評論人,即場邀請他們觀賞節目並撰寫評論,誠意十足;要數更直接的方法,則是派員走到大街小巷派發節目傳單,親身接觸潛在觀眾,甚至加入「快閃」舞蹈及趣劇等等,爭取注意。

愛丁堡藝穗節節目由早到晚分途上演,晚上時段仍然人頭湧湧。

有製作人私下表示,過去帶同節目去到世界各地藝術節,都曾取得不俗票房及口碑,但當來到愛丁堡,整個運作都不一樣,為了宣傳推廣所花的人力物力,全都如泥牛入海,雖然不無沮喪失望,但是也是寶貴一課,希望能夠成為日後藝術旅程的更佳準備。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