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香港藝術如何「走出去」?


每年八月,全球藝人藝團雲集愛丁堡,與觀眾分享創作喜悅。

香港藝術家李偉能成功登陸蘇格蘭國家舞蹈中心演出作品,並在愛丁堡國際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下稱「藝穗節」)將作品《回聲摺疊》帶給各地觀眾,令人再次關注香港藝術如何「走出去」的議題;本地劇團天邊外劇場先後兩次前往藝穗節演出,其藝術總監陳曙曦指出,不少香港創作都已達到很高水平,促請當局加強行政配套,協助更多同業登上國際舞台。

陳曙曦透露,劇團2014年首次入節演出,當時已經要求香港藝術發展局帶隊參與藝穗節,以免藝團陷於單打獨鬥困境,可惜至今仍未成事;藝發局回應表示,局方每年都會檢視參與各項海外推廣計劃成效,亦會因應人手及資源調整參與方法,其中參與愛丁堡國際藝穗節亦在考慮之列。

相對於不少藝人藝團的艱苦經營,能夠進駐蘇格蘭國家舞蹈中心Dance Base演出,作品《回聲摺疊》的製作人盧君亮直言相當幸運,其中大部份行政工作獲得對方專業支援,他同意陳曙曦所指,部份香港藝術家及作品已達國際水平,當局值得投放更多資源促進文化交流,其中台灣文化部近年在藝穗節積極籌辦「台灣季」,統一支援前往當地演出的台灣藝人藝團,成效顯著,值得參考。

為求突出宣傳效果,工作人員不惜冒險攀爬高處張貼海報,十分落力。
為了宣傳演出,藝人藝團各出奇招,包括集結街頭上演「快閃」舞蹈。

愛丁堡國際藝穗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藝術節之一,除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包括表演者、製作人,以及評論人等行業代表都會聚在一起,演期長、人流多、場地集中,往往就吸引到數以千計藝人藝團同城競技,一較高下,單以今年為例,在一個月的演期中,就有超過五萬六千場演出在三百多個場地上演,選擇之廣泛、競爭之激烈,絕非其他藝術節可以相提並論。

為了增加曝光,吸引更多觀眾,宣傳人員都各奇出謀,最常見的就是穿梭街頭巷尾派發宣傳單張,短短十米的行人路段上,隨時已有不下十個宣傳人員在向途人招手,其中天邊外劇場都有採取這個戰術,劇目《盧亭》演出前後,導演、監製紛紛走上街頭,演員更會穿上戲服、帶同道具,加強宣傳之效。

演出前後,《盧亭》演員都會穿上戲服、帶同道具,走上街頭宣傳節目。

藝術總監陳曙曦指出,藝穗節節目極之豐富,因此除了演出,團隊上下更要兼顧宣傳工作,務求在激烈競爭下逃出生天;天邊外劇場早於2014年便曾到過藝穗節演出,他記得當年澳門政府就曾支持舉辦名為「澳門製造」的活動,聯合呈獻三個不同類型演出,並統一支援包括宣傳等行政工作。

「以一個地方的名義去宣傳,就發覺媒體的關注會多一些,只有當你找到媒體,有了評論,觀眾才會慢慢增加,現時我們單打獨鬥就很困難,四年前澳門都已做到了」,他又指出,單單是當年的藝穗節,已有包括影話戲及春暉粵藝工作坊等本地戲劇戲曲團體參與其中,「香港絕對有足夠人才及節目舉辦一個主題活動。」

天邊外劇場藝術總監陳曙曦(右)促請藝發局帶隊參與藝穗節,以免同業陷入單打獨鬥困境。

本身亦是藝發局應屆藝術家年獎(戲劇)得主的陳曙曦透露,四年前已與局方開展有關討論,只是至今仍未落實任何具體工作,「說到支持,錢當然很重要,當局現時又有批出資助,同時並非只是有沒有錢的問題,希望他們重新考慮擔當這個牽頭角色,正如舞蹈界別,當局也有帶隊參加國際舞蹈博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