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anyu-chinho

  • Home

  • Service

  • Project

  • Writing

  • Myself

    • CV
  • Journey​

  • Blog

  • Contact

  • More

    Use tab to navigate through the menu items.

    Our Recent Posts

    香港藝術如何「走出去」?

    香港藝術如何「走出去」?

    「台灣季」總製作人:當藝術家的後盾

    「台灣季」總製作人:當藝術家的後盾

    藝穗節生態特殊 團隊施奇技爭曝光

    藝穗節生態特殊 團隊施奇技爭曝光

    • November 2018
    • September 2018

    Archive

    • Arts Festival
    • Dance
    • Edinburgh
    • Hong Kong Artist

    Tags

    香港藝術如何「走出去」?

    香港藝術如何「走出去」?

    香港藝術家李偉能成功登陸蘇格蘭國家舞蹈中心演出作品,並在愛丁堡國際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下稱「藝穗節」)將作品《回聲摺疊》帶給各地觀眾,令人再次關注香港藝術如何「走出去」的議題;本地劇團天邊外劇場先後兩次前往藝穗節演出,其藝術總監陳曙曦指出,不少香港創作都已達到很高水平,促請當局加強行政配套,協助更多同業登上國際舞台。 陳曙曦透露,劇團2014年首次入節演出,當時已經要求香港藝術發展局帶隊參與藝穗節,以免藝團陷於單打獨鬥困境,可惜至今仍未成事;藝發局回應表示,局方每年都會檢視參與各項海外推廣計劃成效,亦會因應人手及資源調整參與方法,其中參與愛丁堡國際藝穗節亦在考慮之列。 相對於不少藝人藝團的艱苦經營,能夠進駐蘇格蘭國家舞蹈中心Dance Base演出,作品《回聲摺疊》的製作人盧君亮直言相當幸運,其中大部份行政工作獲得對方專業支援,他同意陳曙曦所指,部份香港藝術家及作品已達國際水平,當局值得投放更多資源促進文化交流,其中台灣文化部近年在藝穗節積極籌辦「台灣季」,統一支援前往當地演出的台灣藝人藝團,成效顯著,值得
    「台灣季」總製作人:當藝術家的後盾

    「台灣季」總製作人:當藝術家的後盾

    為了協助台灣藝術「走出去」,台灣文化部連續第五年在愛丁堡國際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下稱「藝穗節」)支持舉辦「台灣季」,將四個藝團帶到當地演出,節前為他們做好聯絡場地及擬定日程等行政工作,節內主辦一連串聯合宣傳及拓闊網絡等行業活動,「台灣季」總製作人葉紀紋接受訪問時表示,他們的角色及專長是為藝人藝團處理好創作以外的所有事情,「當他們的最佳後盾,讓他們盡力演出就好。」 2018年的「台灣季」踏入第五屆,運作成熟,去年年底,文化部進行公開徵選,邀請台灣藝人藝團提交演出建議書,合共接獲四十支團隊報名,今年二月,藝穗節及文化部共同敲定四支入圍隊伍;名單一經落實,工作隨即展開,「宏觀上,要以策展角度安排節目,以求取得最佳效果;微觀上,要為個別節目找出特點,再以獨有語言對外溝通。」 葉紀紋解釋,藝穗節規模大、節目多,倘若未有做好事前分析,根本不能做好工作,「台灣藝術種類繁多,來到國際舞台,我們想要呈現甚麼?愛丁堡每個場地的觀眾群都不一樣,哪支團隊、哪個作品才最適合?」除了對外聯絡,藝人藝團也要「特別照顧」,「藝穗節的文化與
    藝穗節生態特殊 團隊施奇技爭曝光

    藝穗節生態特殊 團隊施奇技爭曝光

    愛丁堡國際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模式獨特,大會既沒有藝術總監及總策展人,又不設門檻以篩選演出,被譽為「最公平、最開放」的藝術節;原則上,只要取得演藝場地答允,任何藝人藝團都可演出,同時場地數量多、類型廣,除了傳統劇場,餐廳、酒吧、酒店、教堂、運動館,以及社區中心等通通化身成舞台,任君選擇。 以過去三年為例,每年都有超過五萬場演出,總場次更呈現持續上升趨勢,由2016年的50,266場增加至2017年的53,232場,直至2018年,更攀升至56,796場,短短三年間,升幅接近一成三,參與國家及地區多達五十至六十個。 節目極多,對於觀眾,或許是幸福的煩惱,對於藝人藝團來說,絕對是可怕的惡夢:如何引起觀眾注意,增加他們購票入場意欲,以至只是留住途人駐足圍觀,成為了各地團隊的頭等要務。 為了宣傳演出,藝人藝團奇招盡出,有製作人專誠前往藝評研討會會場「截擊」記者、編輯及評論人,即場邀請他們觀賞節目並撰寫評論,誠意十足;要數更直接的方法,則是派員走到大街小巷派發節目傳單,親身接觸潛在觀眾,甚至加入「快閃」舞蹈及趣劇等等
    藝發局推出藝穗節實習計劃

    藝發局推出藝穗節實習計劃

    香港藝術如何「走出去」,一直是藝術界內外熱烈討論話題,其中香港藝術發展局近年積極物色海外平台,為香港藝術家尋找表演、交流,以及共同創作等機會,參與過的大型活動包括首爾表演藝術博覽會(PAMS)及鹿特丹Classical Next音樂博覽會等,至於在九月初結束的杜塞爾多夫國際舞蹈博覽會(Tanzmesse),藝發局則與西九文化區合作率領超過五十人的香港代表團參與其中。 在愛丁堡國際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方面,藝發局透過文化交流計劃資助支持本地藝人藝團參與,近年曾獲資助的包括藝君子劇團的《鳥瞰人類‧性‧愛勿語》及李偉能的《回聲摺疊》等,如天邊外劇團及大細路劇團等局方年度資助藝團亦曾在藝穗節中演出。 去年開始,局方與藝穗節主要場地合作推出實習計劃,支持本地藝術行政人員前往當地參與節目管理、場地營運,以及媒體宣傳等工作,期望他們增進專業技能並擴闊海外網絡,為日後前往藝穗節演出的藝人藝團提供意見及支援,伙伴場地則包括Summerhall及Dance Base。

    ©2018 by brianyu-chinho.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