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anyu-chinho

  • Home

  • Service

  • Project

  • Writing

  • Myself

    • CV
  • Journey​

  • Blog

  • Contact

  • More

    Use tab to navigate through the menu items.

    Our Recent Posts

    香港藝術如何「走出去」?

    香港藝術如何「走出去」?

    「台灣季」總製作人:當藝術家的後盾

    「台灣季」總製作人:當藝術家的後盾

    藝穗節生態特殊 團隊施奇技爭曝光

    藝穗節生態特殊 團隊施奇技爭曝光

    • November 2018
    • September 2018

    Archive

    • Arts Festival
    • Dance
    • Edinburgh
    • Hong Kong Artist

    Tags

    蜚聲國際留身影 
港人舞動奇迹

    蜚聲國際留身影 港人舞動奇迹

    譽滿全球的英國愛丁堡國際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上月底圓滿結束,香港新進編舞及舞者李偉能(Joseph)榮獲蘇格蘭國家舞蹈中心Dance Base邀請到當地上演其獨舞作品《回聲摺疊》,成為該中心成立十七年以來,首位獲邀進駐演出的香港藝術家,一連十二場的演出獲得演藝行業內外正面評價,成功將香港舞蹈帶上國際舞台。 愛丁堡國際藝穗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藝術節之一,每年八月,愛丁堡會變成演藝大熔爐,數以萬計表演輪流上演,多不勝數的觀眾朝聖尋寶,城內既有傳統場地購票節目,又有街頭藝人落力獻技,極之熱鬧,過去亦有一些香港藝術家及藝團到過當地演出,包括天邊外劇場、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及藝君子劇團等等。 「讓世界知道香港舞蹈」 今次獲當地賞識到愛丁堡演出的Joseph接受訪問時表示深感榮幸,「一方面代表香港,在不同舞台跟各界人士交流,讓世界各地知道香港舞蹈的某一面向,另一方面讓香港本地知道,香港藝術可以去到甚麼水平,香港人能夠走得有多遠。」 藝穗節期間,當地個別演藝場地會籌辦自己的藝術節,其中蘇格蘭國家舞蹈中心Dance Base策劃
    憑藉觀眾支持走過高山低谷
李偉能:勿忘做好演出初衷

    憑藉觀眾支持走過高山低谷 李偉能:勿忘做好演出初衷

    獲邀參與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具規模的藝術節,李偉能(Joseph)自然深感榮幸、雀躍,然而回望過去十多日的巡演旅程,既走上高山,也到過低谷;面對種種未知數、不適應,Joseph一直提醒自己勿忘初衷——做好演出,因此他特別感激每一位演出後願意留下與他分享所知所感的人,「從事表演行業,那種人與人的連繫,始終都是最能夠觸動我的東西。」 回顧今次的「打大佬」旅程,Joseph直言「上了重要一課」,首先是表演狀態的考驗,「這是一個自編自跳獨舞作品,你是台上唯一一個人去支撐整整四十分鐘,難免會有單打獨鬥感覺。」 今次演期更是破紀錄的長,除了每一場的爆發力,場次之間的持久性又是一個全新課題,「有時只演兩到三場,單憑走上舞台的興奮、雀躍,可能已經撐過整個演出,但當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發生,如何做到歷久常新?不但自己要有這種覺察,整個團隊也要保持狀態,真的一點都不容易。」 對於表演藝術,準備就緒後,最終的試煉始終也在台上,現場觀眾的反應,緊隨其後的評論,點滴絲毫都會影響表演者心理,以至演出質感,「演期中前段已經出現不同落差,如入場人數、觀眾反應等,但是旅程仍未結束,那時
    半途出家習舞 去年獲頒新秀獎

    半途出家習舞 去年獲頒新秀獎

    李偉能(Joseph)是香港新一代編舞、舞者,早在今次登陸愛丁堡國際藝穗節之前,已經活躍於本地及國際舞壇,足跡遍佈中國大陸、台灣、日本、南韓、法國及德國等地,先後在包括香港藝術節及城市當代舞蹈節等平台發表作品,而在今年五月頒發的「2017香港藝術發展獎」,他更一舉摘下「藝術新秀獎(舞蹈)」,成績斐然。 Joseph的舞蹈故事要由倫敦說起,在香港中文大學會計系畢業後,他便決定前往倫敦當代舞蹈學院攻讀藝術碩士學位(當代舞),正式踏入舞壇;乍看之下,起步似乎較不少同行都遲,他卻不太在意,在由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團隊出版、有關香港舞蹈家故事及舞蹈影像發展的專書《觀・影──香港舞者》中,他就談論到自己的習舞經過。 「不可能與自小接受訓練的人去直接比較,當然會有不如人的地方,只好努力練習、更加勤力」,Joseph相信學無前後,過去並不會成為通往未來的障礙,「你做你懂得的,不懂的不必勉強自己,還有很多其他選項,毋須羨慕他人可以做到甚麼,最終是你在跳舞,你去選擇。」
    愛丁堡國際藝穗節不設「大台」
開放精神貫徹七十一年

    愛丁堡國際藝穗節不設「大台」 開放精神貫徹七十一年

    愛丁堡國際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藝術節之一,每年八月,世界各地表演藝術團隊都會聚首一堂,在城內各具特色場地上演不同類型演出,包括舞蹈、音樂會、馬戲、兒童劇、喜劇及綜藝節目等等,同時,四方八面演藝愛好者及旅客亦會專誠前往當地朝聖尋寶,一邊欣賞古城壯麗景色,一邊享受濃厚節慶氣氛。 以今年為例,在長達一個月的藝穗節中,就有超過五萬六千場演出在三百多個場地上演,除了購票節目,免費節目都有多達七百個,街頭巷尾也有藝術家落力獻技,極為熱鬧。 愛丁堡國際藝穗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47年,愛丁堡國際藝術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當年正式成立,旨在通過偉大藝術重新團結人類,撫平第二次世界大戰帶來的摧殘,八個當時未獲藝術節邀請的藝團不請自來,決心另尋舞台演出,「以自己的方法」參與其中。 翌年開始,愈來愈多藝術家及藝團仿效做法,紛紛來到愛丁堡城內周邊地方演出,逐漸有人以「Fringe」(意指「邊緣」)來形容此文化現象;至1958年,藝穗節大會正式成立,開始統一提供各種行政

    ©2018 by brianyu-chinho.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